【两会时间】新的一年,上海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时间:2023-03-08 作者:文汇报

640

G60科创云廊。赵立荣 摄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承担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这更需要全市上下在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奋发作为。就上海如何在这方面发挥好排头兵、先行者的作用,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现场展开了热议。


聚焦重点产业推进技术创新


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3+6”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突破1.4万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虽然面临各种波折,但上海经济的科创成色经受住了检验,新动能新产业加速壮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新的一年,上海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进一步按《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来自企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说,就他所在的电气装备行业而言,这些年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张帆表示,要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创新的角度,需要做好三件事:育良种、造良田、建生态。所谓“育良种”,就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实现核心技术突破;“造良田”就是要突破智能制造领域的短板弱项,打造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基地;“造生态”则是强调通过龙头引领、产业延伸,形成集群共进的生态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上海,当然应该在此作出表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数实融合”可以为企业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装上“大脑”,插上“翅膀”。而且,对我国而言,“数实融合”已非选择题,而是必修课。为此他建议,国家应该考虑实施“数实融合”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加快补齐工业认知智能、大规模异构互联、智能调控等技术短板;同时,要着力引导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智造新实体”,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产业链新业态。


多措并举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在上海,企业已成为研发投入的重要来源——最新统计显示,本市规上工业研发投入总量目前已突破60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7%,居全国前列。同时,全市还形成了三级结构的企业技术中心网络,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市级中心900多家、区级中心超过2000家。


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培育壮大新产业,就需要继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的活力,同时发挥好院所高校的作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长期关注一类特殊的创新主体——转制的应用型科研院所。他表示,过去,随着我国科研体制改革,这些院所被下放到地方,或是陆续进入国企集团,或是转制成为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这些院所逐步将科研重点转到集团或自身的研发工作,从而削弱了服务产业共性问题的动力和能力。


去年8月,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发起成立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从而为发挥转制院所作用,建立应用技术攻关和转化体系开辟了新路径。曹阿民表示,长三角应以这个联盟为突破口,集中各成员单位的优势,联合打造科创资源平台;同时,三省一市也应以大项目为牵引,以联盟成员为基础,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向长期的制度性协作转变。


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民营经济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作为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威达控股董事长周桐宇将建言重点聚焦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企发展、鼓励民企创新的环境上。她表示,要让民企敢闯,一方面需要强化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破解隐性壁垒,同时要建立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在新技术、新产业的探索中,给予民企更多试错机会。


培育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常有人把科技创新体系比喻成“热带雨林”,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才会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代表委员不断提出新观点、新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支持科技创新是当前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为此,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创金融新道路。具体来说,首先应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引领,推进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配套改革,从而激发直接融资的“活水”功能;其次,要强化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要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抓手,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丰富跨境资产配置工具箱,加快吸引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入市。


税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经济杠杆。本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代表递交建议,就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服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建言。他表示,当前,税收产业政策在支持企业创新研发时,虽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存在支持方式较为单一,制度供给不足,各税种协调统筹有待加强的问题。为此,国家应该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在全国层面提供最实际的税收支持,增强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的支持力度,助力实体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