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为进一步促进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科院、上海产研院举办了2019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III。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上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到会致辞,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出席会议。上科院领导韩华、鄢国强、方勤,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柯勤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姚秀平等见证签约仪式。会议由上科院副院长曹阿民主持。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李逸平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上科院作为上海从事应用技术创新和服务的一支中坚力量,近年来,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在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李逸平强调,上海作为国内科技重阵之一,创新资源集聚、科研基础扎实、综合条件优越,已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5年中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重要成果。然而,在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优势科技创新资源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全社会形成进一步的共识,依然需要创新模式、明确路径。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资者能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交流探讨,多想实招、多谋良策,为上海和国家创新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秦文波表示,科学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是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更需要积极实践和探索,不断破除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转化道路上的障碍。上科院作为上海本土学科领域广泛的应用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资源,结交了众多合作伙伴,打造了结构良好的人才梯队,形成了扎实的科技成果转化内在动力。秦文波指出,下一步,上科院将着力“三个加强”,即,加强需求导向,加强创新团队之间的合作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从而进一步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组织系统内创新主体,联动社会创新资源,提供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测试、验证服务及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创新联合体。
此次论坛以“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模式与路径”为主题,共同分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经典案例及经验做法,探讨技术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致力于搭建国内外技术研发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助力上海高质量发展。会上,上科院院长秦文波与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代表双方单位共同签署了《“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平台”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联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生态,共同服务创新供给侧能效提升,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上科院院长秦文波、江苏省浦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曹卫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费帅分别代表各自单位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推动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及国际科技合作等,为带动和提升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此次论坛还特别邀请到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董事会成员、研究中心副主任塞巴斯蒂安·M·施密特,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制造业和矿物资源首席研究科学家及中国事务总监、皇家澳大利亚化学会院士卫钢,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丹麦国家能源集群首席执行官普雷本·比尔·佩德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以及新思科技中国董事长兼全球副总裁葛群作主旨演讲,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反响。
论坛期间还集中展示了上科院系统单位近年来取得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包括上轴所的直升机轴承样品、材料所的上海中心大厦阻尼器设计模型——“上海慧眼”、七〇八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模型、七一一所的热气机样品、五十所的“太赫兹”安检仪、煤科院的“摩天轮”3D打印模型等。(办公室)